首页 资讯 正文

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区域头题聚焦长春光电产业发展

体育正文 294 0

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区域头题聚焦长春光电产业发展

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区域头题聚焦长春光电产业发展

  记者 段续 王帆(wángfān) 金津秀

  初夏的北国(běiguó)春城,万物并秀,生机勃发。6月(yuè)10日,2025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(bólǎnhuì)·Light国际会议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(lākāiwéimù)。本届光博会与Light国际会议联名举办,2025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同期召开,以“一(yī)展两会”联动的模式,吸引海内外嘉宾齐聚长春,深化交流、共谋发展。

  光(guāng)电信息产业是长春科研基础优势大、产业门类全、成果转化多、发展潜力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从传统制造业根基出发(chūfā),向半导体、低空经济等新赛道(sàidào)延伸拓展,长春坚持以“六大产业集群”高质量发展为(wèi)目标(mùbiāo),不断优化生态、夯实基础、扩大规模,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逐“光”前行。

  “一展两会”闪耀北国(běiguó)春城

  从6大光电产业集群到(dào)15个产业方向,从8.6万平方米的展会总面积到低空飞行与无人驾驶的动态展示,今年长春光博会在展览策划(cèhuà)上(shàng),别具匠心。

  “我们聚焦光电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和最新产品,多维搭建(dājiàn)科技与市场(shìchǎng)、项目与资本、人才与产业的(de)对接交流平台。”会议主办方、长春市北亚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武说。

  据统计,本届光博会共有来自中、美、英(yīng)、德、意、日、韩7个(gè)国家850家企业(qǐyè)参展(cānzhǎn),较去年增加175家,增幅26%;头部企业186家,较去年增加68家,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企业数量显著增多。

  以创新为引领,立足专业化、国际化(guójìhuà)、多元化。记者了解(liǎojiě)到,本届光博会首次实现顶级学术会议与产业展示的深度融合——Light国际会议与长春光博会联名举办,2025中国(zhōngguó)光学学会学术大会也(yě)同期召开。

  “今年的(de)Light国际会议(huìyì)最大亮点是国际专家数量显著增加,创下历史新高。”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、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金宏介绍,出席(chūxí)本次会议的海外专家来自全球6大洲26个国家,邀请的海外顶尖学者包括欧洲光学学会主席和各国院士(yuànshì)。

  中国光学(guāngxué)学会主办的(de)学术大会是我国光学与光电子领域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的学术交流(xuéshùjiāoliú)平台之一。今年,学术大会聚焦光学领域22个专题,涵盖光学、光学工程领域近100个子专题,吸引众多(zhòngduō)专家学者汇聚长春。

  “通过两个(liǎnggè)大会搭建的高水平交流平台,可以精准链接高校院所、产业龙头与(yǔ)(yǔ)(yǔ)创新企业,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与系统集成,提供高层次人才与科研成果支持。”金宏认为,通过学术报告与技术研讨并重的模式,激发跨领域协同创新,提升整体产业链水平。

  “六大(liùdà)集群”引领光谷发展

  作为(zuòwéi)东北老工业基地(jīdì)的长春,正以创新为引擎,在光电信息产业赛道上全力抢占(qiǎngzhàn)发展制高点,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加速落地——

  长光卫星完成国内首次星地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(yǐngxiàng)传输试验;希达(xīdá)电子小间距“LED集成三合一(sānhéyī)”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;长光博翔全球首创(shǒuchuàng)的“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”填补应用空白……

  把握全力打造(dǎzào)长春光电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(xīnxīngchǎnyè)的总体要求,以加快推进半导体与高端制造、卫星技术与应用及低空(dīkōng)经济、光电材料与显示、光电传感与仪器、激光技术与应用、汽车电子“六大产业集群”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为目标任务,一束光,让长春的未来无极限。

  据统计,2024年长春市(chángchūnshì)光电信息产业综合产值(chǎnzhí)达到900.2亿元、同比(tóngbǐ)增长(zēngzhǎng)7.1%;其中,光电信息制造业产值312.12亿元、同比增长7.4%,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7.9个百分点。

  “在精准施策、协同(xiétóng)推进下,各地来长投资信心显著增强。”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方述华介绍,在2024年光博会签约项目中(zhōng),投资额7亿元的(de)车用智能气体传感器等31个项目顺利投产运营(yùnyíng)。

  如今,光博会不仅是展示光电(guāngdiàn)科技前沿成果的窗口,更是长春深化产业合作、推动招商引资(zhāoshāngyǐnzī)的重要平台。为促进“展商变投资商”,来自长春市(chángchūnshì)科技、经合等(děng)部门共同成立(chénglì)的项目招商组,正在与重点企业对接洽谈。“充分发挥‘政策+技术+载体+服务’的体系优势,全力打造光电产业投资高地。”长春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金海玉说。

  “引才(yǐncái)兴业”点亮振兴之路

  人才是创新生态的第一资源。针对光电(guāngdiàn)产业“高端(gāoduān)人才短缺、应用型人才不足”的发展瓶颈,本届光博会之前(zhīqián),长春市人社局梳理出光子芯片、激光雷达、量子光学(liàngzǐguāngxué)等65个尖端岗位,以及“芯、光、星(xīng)、车、网”五大类452个急需紧缺岗位,引导尖端人才向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。

  “我们(wǒmen)将引才重点集中在芯片研发、人形机器人、人工智能等光电产业领域。”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(bǎozhàngjú)党组成员、市人才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主任李钢介绍,目前(mùqián),已成功邀约长光卫星、华为公司等域内外重点企业,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(gǎngwèi)超6000个,涵盖产品研发、技术创新、高技能应用等核心岗位,为企业精准引才提供支撑。

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班化服务,加强人才生活保障;集成支持高校毕业生(bìyèshēng)就业创业政策,每年至少安排(ānpái)3亿元财政资金保障;激励校友人才、海外人才、吉林籍人才回长创业,按其创业投资额最高给予(jǐyǔ)1000万元奖励……年初(niánchū),长春市发布了“人才新政3.0版”,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(de)人才生态。

  多措并举下,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正在形成(xíngchéng)良性循环。以长光卫星为例,统计数据(tǒngjìshùjù)显示,该公司研发团队2025年已扩招至900余人,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0%;2025年新入职员工中非(zhōngfēi)东北(dōngběi)籍贯占比40.42%、非东北地区院校生源占比65.95%。

  在头雁效应下,希达电子、长光辰英、奥普光电(guāngdiàn)……长春涌现出一批人才强企典型,推动(tuīdòng)光电产业向“集群协同”加速进化。

  长春理工大学被誉为“中国光学英才摇篮”,至今已毕业校友超过(chāoguò)20万人。以本届光博会为契机,学校还将举办(jǔbàn)相关活动,为行业校友与(yǔ)学校教师搭建了解行业发展动态、人才供给需求、人才培养质量(zhìliàng)反馈的综合平台。

  “对接(duìjiē)产业链、创新链需求,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,让(ràng)人才与产业‘双向奔赴’。”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董(dǒng)科研说。

新华社《经济参考报》区域头题聚焦长春光电产业发展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